一米一平台开源合作——千帆计划

基础知识作者:龚万彬 版权:龚万彬 (324)

2024-11-11 22:43:48

产品碳足迹的政策层出不穷,很多协会、机构以及企业也顺应形势,开始组织和开展产品碳足迹平台的建设,既满足企业自身的ESG碳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也为了满足利益相关方的碳足迹和环境影响评价、顺应市场及客户对于产品碳足迹的披露及约束性要求。还没有开展的公司也厉兵秣马,在双碳工作这个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逐渐涌动的领域,争取扬帆起航的机会。

不过,企业的双碳大船是否能经得起考验,有几个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现在提出来,希望能帮助准备开展碳平台建设的单位,借助一米一平台的开源代码,少走一些弯路,而对于那些已经投入巨资准备开展碳平台建设的单位,我们希望你们看完本文,还能及时修补船身,查缺补漏,以免开到深海,被撞个大窟窿,酿成泰坦尼克号悲剧。

 

第一个大问题,是产品碳足迹,不是一个企业和行业的专利,而是一个互助合作的产物——因为产品碳足迹涉及各行各业,没有一个企业能独善其身。我们常常看到某某行业协会组织建设某某行业的碳管理平台和数据库,意在建设一个科学公正有效的产品碳足迹体系,满足本行业或者地区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更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认为自己建设的平台能解决本行业的产品碳足迹数据的问题,为本行业企业打造独一无二的数据库。

以上种种愿望都很美好,可惜都犯了坐井观天的问题。

法国环境与能源部(ADEME)意识到数据库建设不是一个行业、一个地方政府所能完成的,甚至也不是法国一个国家能独立完成的——因为法国的产品与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与全球知名数据库机构(Ecoinvent)合作开展了国家数据库的建设——可是英明如法国,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比如他们的经济非常依赖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而中国产品的数据,又是哪个法国企业、组织乃至政府能独立完成的?

我们很多人偏偏充满自信,认为碳管理平台,跑马圈地最重要,却忽视了多方合作才是正道——碳足迹,是规则、体系、质量、数据还有持续迭代和进步的产物,是各行各业数据与结果相融相汇的结果,随着政策、经济和科技的变化而变化——哪里有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能孤芳自赏,自圆其说就把碳足迹做好的。碳足迹本质上是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家与时空的演化和持续自我进化,任何割裂的平台,其结局最终只有一个:固步自封。

碳平台,其合作的属性注定了我们需要一个融会贯通的合作机制和底座,而这,是一米一平台16年来努力的方向:在国际社会产品环境声明与验证合作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为大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提供自主研发的一米一产品碳足迹评价基础开源平台,通过SAAS结合分布式的企业碳足迹评价管理,为大家快速建设并自主运营高效的产品碳平台,通过平等交流奠定合作互信的基础,共建可信可靠的产品碳足迹数据与合作生态

第二个大问题,是产品碳足迹,不是产品的环境影响的全部,而仅仅是生态足迹的一个子集——这个问题其实是目前市面上众多碳足迹评价与管理平台都忽略了的,认为仅仅凭借一个碳足迹因子,叠加企业的活动数据,就能计算出准确的企业和产品的碳足迹,殊不知,这种看似抄近道的行为,实际上是一个短视的做法,原因有三:

其一,仅仅依赖于碳足迹因子计算产品或者组织的碳足迹,短时间似乎可以解决问题,问题是,因子随着技术、企业以及时间会不断变化,碳足迹因子的更迭就会出现断层,由于各家碳管理平台仅仅基于因子,而未能形成数据库级别的联动,数据打通就无从下手。这样既造成了企业数据资源的浪费,又阻碍了行业、国家开展有效的数据库的建设,无论是时间还是经济上,无疑都是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其二:产品碳足迹仅仅是几十项产品环境影响足迹里的一个,接下来政策和市场要逐渐增加披露和评价多个指标,如果企业现在费时费力开发的碳平台只能评价碳足迹,到时候还要重启炉灶开发水足迹平台、循环产品平台、生物多样性评价平台、资源、能源影响平台、健康影响平台,几十个指标开发几十个平台,劳民伤财,何不在建设伊始,就着眼于开发建设支持生态足迹评价的底层逻辑平台,无论将来政策、规则和标准、方法如何改变,企业的碳平台都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

其三:如果仅仅满足于依赖于因子,而缺乏上游原料或者能源企业的有效数据联动,则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和针对性的改进;这无疑将使企业碳管理的努力大打折扣,影响双碳建设的进程。因为碳管理本质上是全价值链的管理,缺乏上下游的参与,对于双碳工作而言,就如同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一米一平台从2014年设计开发之初,就寄希望于支持企业开展长远的产品可持续评估和建设,支持环境科学家最新的评估方法和各种指标的应用,支持企业对活动数据的监控和管理,并建设可靠可信的产品、行业、区域环境影响数据库。应用一米一开源数据及评价管理平台,企业及机构的碳管理不仅仅能满足一时之需,更能支持本行业和企业持续建设和开发新的数据模型,并应用各种评估方法满足评价指标的要求,结合平台的底层数据更新,一起建设有力的基础数据集和本行业权威的数据库和应用。

第三个大问题,是产品碳足迹,不是把企业所有的工艺和生产信息公之于众,而是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需要谨慎处理——现在有些企业和机构建平台,丝毫不考虑平台上各企业信息的私密性,在未经企业知情和许可、未签署完整的保密协议的前提下,通过科研、评审、申报、竞赛以及其他手段在平台上披露企业的核心物料、能源、排放以及其他生产工艺及内部信息;除了这种明显的公开泄漏企业核心信息的做法之外,还有更隐蔽的方式是把企业的核心数据打包作为商品销售给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牟利用途,美其名曰:平台的数据资产。导致平台上的企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裸奔,这种不尊重平台企业——无论是500强的大企业,还是35十人的小作坊——都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各位开展平台建设的企业和机构,不可以不尊重各企业的数据和知识产权,作出危害平台企业利益的事来。

各位已经参与了各种碳足迹评价的企业,可以到网上查一查自己的报告或者企业信息,是不是有未授权就被非法公开,利用等侵权行为,如果有,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与您合作的碳平台或者机构有没有尊重您的数据和企业——无论是行业协会或者龙头企业创办的碳管理平台——留意一下平台的保密协议是不是齐全,是不是清楚地写明:产品所属企业是所有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所有者,平台运营管理者只有被授权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生成结果和相关报告的权利,除此之外,平台对企业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生成的数据,并没有任何所有权,除了已授权开展的相关评价计算以及建设公共服务数据(非盈利)应用的目的之外,不得对企业的数据进行销售和其他侵权行为!(注:上述文字参考《一米一平台用户及隐私保护协议》,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的条款)。

因此,可以说碳平台除了服务于平台上企业进行产品(组织)碳足迹评价,在企业不知情且并未授权的情况下,并没有第二项、第三项权利,一个比较好的判断一个平台是不是有侵权倾向或者行为的判断标准可以是:这个平台有没有利用平台上企业的数据进行变现或者融资,如果有,是否有经过所有企业或者代表的授权?没有?那你可以找你们的律师和对方聊聊看,是不是这个平台有什么更加有价值的创意和服务,还是,这个平台想偷偷做点什么?


我们花了这么多笔墨,并不是希望一米一平台能一枝独秀,相反,我们相信百花齐放才是春,我们希望的,是各行业企业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开展碳足迹评价与管理工作,通过一米一平台开源代码,我们希望能赋能各家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既能有效支持企业当下的碳足迹评价需求,又能集合各方优势,持续应用最新的数据库和评价方案,生成各方所需的生态评价指标,同时,帮助国家和行业建设可信可靠的碳足迹以及生态数据集,支持市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米一平台愿意继续免费向合作伙伴与机构贡献碳足迹评价核心代码,为大家的绿色家园,添砖加瓦,共筑绿色中华。

合作联系:market@1mi1.cn hello@ecovane.net (For English)



images/user_headimg.jpg

billk
Bill是1mi1绿色智造平台高级顾问
相关推荐

images/user_headimg.jpg

billk

Bill是1mi1绿色智造平台高级顾问

热门内容 换一批
网站首页
Copyright © www.1mi1.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