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design

生态设计引领企业碳中和发展

案例实践作者:龚万彬 版权:一米一 (7575)

2020-11-20 10:34:51

中国自习主席提出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后,很多企业都在问我:我们该如何实现碳中和?

 

关于碳中和,在解释实施层面的操作细节之前,我们先对这个目标本身以及支持实现这一目标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梳理,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盲目跟风的误区。

 

看起来都叫碳中和,如果放在不同的主体上,层面和意义都大不相同,放在国家和地区,那是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碳中和,放在企业,又可以按照企业、产品和供应链三个层面,分别在这三个层面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即使是一个概念,也有因为目标主体的不同而导致的后续实施的范围、内容以及重点的不同。所以当我们再讨论碳中和的时候,我们要清楚我们在讨论哪个层面的碳中和:企业、产品还是供应链。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方法的讨论: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正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G-O-O-D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分析和解答。GOOD遵循的是生态设计的思维逻辑,是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GGap analysis——字面的意思是要进行差距分析,也就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和所要实现的碳中和之间的差距,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为零或者为负,而现在绝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到这点。


如果要做企业层面的碳中和,那么我们需要知道企业在一天、一个月乃至一年里的碳排放水平,分析由于我们的工厂的烟囱由于燃烧化石能源或反应所造成的直接碳排放的量,我们工厂所消耗的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在发电过程燃烧化石能源所造成的间接排放,以及为了维持生产和制造产品所采购的原材料所造成的上游产品的碳排放。综合企业直接、间接以及采购的原料的碳排放,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工厂一年里所排放的碳总量以及距离碳中和之间的差距了:是1000吨,5000吨还是10万、100万吨甚至更多;

 

如果要做产品层面的碳中和,那么我么们需要分析我们的产品的原料、运输、生产制造、使用乃至报废过程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以此为基准,我们便可以知道我们的产品距离碳中和的零碳产品之间的差距。

 

如果是供应链的碳中和,那么我们要做的分析除了企业自身层面的碳排放之外,我们也需要我们上下游的供应商参与企业层面的碳排放分析,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的一级、二级、三级乃至更多层级的供应商的碳排放水平,基于这个水平,我们也就掌握了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的差距;

 

(插广告:一米一平台可以协助企业开展企业、产品和供应链层面的碳足迹评价;请免费注册www.1mi1.org 一米一绿色智造碳中和平台开展学习,或邮件联系我们Email:support@1mi1.org 询问合作


 一米一绿色智造碳中和平台

O:Opportunity analysis——机会及收益分析,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有两层工作,第一是结合第一阶段的差距分析,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造成这些差距的碳排放主要贡献源是什么,第二层工作就是分析降低碳排放最大的机会在哪里,如果进行了减排,能产生的效益有哪些。

 

在开展机会效益分析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识别的是那些造成主要碳排放的重要的生命周期阶段、材料、工艺以及过程等,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材料、阶段、工艺和过程排放较高的原因:是因为效率低下、能源高碳?还是材料选择的问题、结构设计未优化以及功能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在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之后,我们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另外,我们也需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低碳生态设计的效益:这么做对于企业、产品、供应链、消费者、投资商乃至环境、社会有什么好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对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竞争力的帮助巨大?

 

看清楚了机会,了解机会背后的效益,就能清楚做碳中和的具体需求,不会人云亦云。

 

OObstacle —— 在明白了差距,找到了改善的机会之后,我们也需要正视企业的现状,结合企业、产品及供应链自身的特点,分析碳减排及碳中和的障碍,才能为下一步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提供线索。

 

障碍有很多种,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技术,是的,科学技术是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可能把产品和服务架构在没有知识与技术支撑的空中楼阁。所以,解决碳中和发展这个问题的根本,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因此,企业需要在技术上找短板,如果技术落后了,就要寻找先进的技术经验,如果材料不行,就更换更环保的材料,如果能源高碳,那么就寻找可再生能源,诸如此类;

 

除了技术之外,阻碍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还有可能是资金、人才、工具、政策、市场等等,眼下碳中和对企业来说属于新兴事务,上述障碍都存在限制中国企业和社会迈向碳中和的瓶颈,因此,企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只争朝夕就实现碳中和。不过,各种迹象表明,无论是投资(例如责任投资、ESG的兴起)、政策(中国及各国的碳中和目标)、市场(全球低碳能源的供应及绿色产品的需求,例如光伏、风电以及绿色建筑等)都有条不紊地向低碳发展转型,在低碳人才和碳中和评估、金融、设计及管理等工具建设上,也有不少资源——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可以未雨绸缪,分析自身差距、机会以及行业的发展形式与特点,做好积极应对。

 

DDesign —— 到最后一步,我们才用到设计这个词语。其实整个GOOD就是一个设计过程,需要我们结合目标,了解差距,看清生态痛点,梳理机会和效益,分析瓶颈和问题,最后我们再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

 

关于生态(低碳)设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无论是产品设计上的节能节材、增效提质、功能升级还是组织体系上的结构优化、政策设计,我们都需要认清一个现实:设计不是一步做出一个原型,造出来投放市场就完了——如果这样想这样做就真的完了——碳中和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指望设计出一个神乎其神的产品和服务,一步到位就实现了企业、产品、供应链乃至国家的碳中和目标,我们需要开展GOOD生态设计,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开展设计,才能真正找到和解决根本的问题。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碳中和本来是环保人士和社会活动家们积极推动的一件事,现在变成了企业自己的事,刚开始做起来肯定不舒服,就跟大家跳出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世界和寻找新的体验一样,这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认知升级的过程,企业不再只能关起门自己做事,企图独善其身,碳中和需要打开门,广开言路,和咨询机构、科研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客户这些新邻居要多串门,互通有无——这样,本质上就是生态系统思维,就需要生态设计。



images/user_headimg.jpg

billk
Bill是1mi1绿色智造平台高级顾问
相关推荐

images/user_headimg.jpg

billk

Bill是1mi1绿色智造平台高级顾问

热门内容 换一批
网站首页
Copyright © www.1mi1.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