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政策法规作者:1mi1 版权:叶勇 (6526)

2018-10-29 13:18:42

      1997年6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97 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上,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将是社会各企业、各单位在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物流产业在内”,大会指出,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物流产业也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追逐自身利益的指导思想,以此来提高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描述性指标,主要是将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结合到一起的综合性描述,例如:气温变化、社会就业率、资源消耗、经济发展情况等描述性指标。          (2)效率指标,它可以显示出产品和过程的效率。该指标不是绝对量,而是相对量。例如:资源利用效率表示每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生量。 

(3)福利指标,一方面指人类为整个社会所创造的福利,另一方面也包括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福利。

      可持续供应链(Sustainable Supply Chain)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模式,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维一体结合,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支撑、绿色环保理念为基础、社会责任为要求,使产品或服务在采购、加工、包装、运输、仓储、消费以及终产品的处理的整个环节中,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供应链流程的整个过程中要重视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供应链、社会、环境三者双向环形结构。

      可持续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的区别

比较因子

绿色供应链

可持续供应链

制造模式

柔性制造、绿色生产

绿色制造、人性化制造

产生原因

利润空间减少、外部不经济、环境恶化性

生态破坏、社会不公平、企业文化

追求目标

成本最少、收益最大、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经济最优、环境相容、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福利

制约因子

生产运营、财务价值、环境

经济、社会、环境

主要流程

物流、商流、信息流、物资反馈

物流、商流、信息流、环境的反作用、社会反馈

组成单元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环境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环境、政府、政策法规

战略意义

实现各环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相处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最优,达到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学科

管理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环境科学

管理学、运筹学、电子商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处理多个业绩目标,即要保证“三重底线”

      企业的本质是赢利,社会、环境是企业存在的基础。由于可持续供应链涉及的内容广泛,它主要包括三个底线即:自然环境、社会、财务业绩。企业应该从宏观的立足点去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目标的三者平衡。三重底线意味着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业绩的有机统一,同时,他们的经营活动必须保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正向积极作用。

      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运用运筹学和数量统计学等科学方法,对评价系统提取相关的指标因子,参考标准的评价体系,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特定组织或系统主体作出的效益和业绩给出客观、准确、和公正的度量和评判。 基于上述绩效评价的定义,结合可持续供应链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定义为:对于可持续供应链各个节点(采购、运输、生产、销售、消费),运用综合调查、分析、测量来评价可持续供应链整体及其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程的相互关系、整个供应链及其各节点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做出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从出发点来看,应强调可持续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从空间来看,包括各节点的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整个供应链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绩效;从内容来看,包括供应链的运营状况;从客体来看,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顾客以及社会和环境;从时间来看,包括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



images/user_headimg.jpg

1mi1
1mi1可持续发展顾问
相关推荐

images/user_headimg.jpg

1mi1

1mi1可持续发展顾问

热门内容 换一批
网站首页
Copyright © www.1mi1.org, All Rights Reserved.